新聞中心
News Center目前世界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時期,可持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而發展低碳氫能已成為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共識,也成為我國應對氣候挑戰、保障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能源安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破解發展制約的重要途徑之一。
回望2024年,對于我國氫能產業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2024年以來我國發布國家級氫能產業支持政策30余項,涵蓋了標準制定、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示范推廣、設備更新等多個領域,政策體系持續完善。新能源法的發布把氫能從法律層面納入能源范疇,為我國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
2024年我國綠氫項目規劃建設明顯提速。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已累計規劃建設綠氫項目超450個,對應電解槽需求達到74GW,合計規劃綠氫產能突破800萬噸/年。制氫設備呈多元化發展態勢,今年累計發布電解槽新品51個。堿性電解槽單槽最大產氫量已達5000標方,PEM電解槽國氫科技自主研發的500標方率先下線,關鍵指標達到國家先進水平。氫能示范應用在各領域全面鋪開。截至2024年11月,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突破23800輛,全國累計建成加氫站超510座,規劃建設摻氫純氫管道里程近8000公里。
基于此,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簡稱“氫能促進會”)遴選了2024年十大氫能行業新聞,與氫能人共同致敬不平凡的2024。
一、全球首條純氫多穩態豎爐示范生產線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和建設的純氫多穩態豎爐示范工程正式運行。4月完成穩定生產運行,產品常態金屬化率達到97%~99.4%;示范線天長時間連續穩定生產運行,于7月30日完成項目驗收。二、氫能車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
2024年2月29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科技廳三部門發布《關于對氫能車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的通知》,該通知顯示自2024年3月1日起,對山東省高速公路安裝ETC套裝設備的氫能車輛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試行2年。這是全國首例對氫能汽車免過路費達2年的試點。此后,四川、吉林、陜西等省份先后宣布,對安裝使用ETC設備的氫能車輛,在省轄范圍內全額免除高速公路通行費。
2024年4月9日,兩臺氫能重卡從北京市大興區青云店油氫合建站出發,通過高速公路,于4月11日到達上海市青浦區青衛油氫合建站,全程約1500公里,跨越京、津、冀、魯、蘇、滬6個省市,沿途在7座加氫站加氫補能。這是我國氫能車輛首次大范圍、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京滬氫能走廊也成為截至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長的氫能走廊。
2024年5月18至19日,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專家在山東省淄博市齊魯氫能(山東)發展有限公司現場召開了10噸/天大規模氫氣液化工廠試運行前首次評審會。低溫工程具有明顯的規模效應。據業內測算,10噸/天氫液化工廠是液氫走向商業化生產的經濟平衡點,是液氫利用從航天試驗走向工業和民用的重要契機。
2024年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通過電解水制綠氫并合成綠氨,實施燃煤機組摻燒綠氨發電,替代部分燃煤。改造建設后煤電機組應具備摻燒10%以上綠氨能力,燃煤消耗和碳排放水平顯著降低。
2024年9月10日,江蘇華鎂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鎂基固態儲氫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全球首條百噸級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生產線在我國投料試產一次性開車成功。該條生產線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產能最大的一條鎂基固態儲氫材料生產線,由華鎂時代將整條產線及其技術從法國引進,氫化鎂的年產量可達100噸。這意味著我國已具備規模化制備鎂基儲氫材料的能力,是全球氫能產業的重大突破。
2024年10月18日,雙良集團在首屆創新大會上發布了世界最大標方高性能堿性電解槽。該堿性電解槽不僅達到了5000Nm³/h的產氫量,而且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率先取得了多項關鍵性能指標的重大突破,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產氫規模最大、電流密度最高,且在同等電流密度下能耗最低的堿性水電解制氫裝置。而在此前的3月12日和5月17日,隆基氫能和中船派瑞氫能研發先后下線Nm³/h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能源法。該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在能源法中,氫能被正式納入能源范疇,并提到國家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這為我國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
11月26日,由中國能建氫能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四套電解制氫裝置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該項目總投資296億元,規劃年產綠氫11萬噸,綠氨/醇60萬噸,配套建設電解槽裝備制造生產線、綜合加能站,基本涵蓋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氫能化工、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其采用的電氫耦合技術、柔性合成氨技術、超輕度并網技術等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源-網-荷-儲”的高度匹配。
2024年12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實施《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清潔低碳氫應用,以促進節能降碳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并推動可再生能源弱并網、離網制氫新模式發展,探索工業余熱與高溫電解制氫耦合利用、海上風電制氫等新途徑,為清潔低碳氫的多元化低成本供給和多場景耦合應用提供指引。
即將到來的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啟航的歷史節點,氫能領域有望迎來更多突破。讓我們共同聚焦氫能創新與發展,共譜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