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包括未來能源在內的六大未來產業。未來能源明確聚焦核能、核聚變、氫能、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生物質能由于其總量豐富且清潔可再生,被稱為全球繼石油、煤炭、天然氣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是國際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什么是生物質能,有什么特點,發展情況如何?
生物質能是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指從生物質中提取或轉化得到的能源產品,包括固態、液態、氣態等多種形態,通常包括生物燃料、熱能和電力等。生物質則是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廢棄物等有機物質。通常情況下,生物質能與生物能源,可視為相同概念,都是利用生物體中儲存能量,作為能源的過程。某些情況下,二者存在區別,生物質能,強調作為一種能量形式;生物能源是生物質能轉化后的具體形式。
目前,我國利用的生物質能主要為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清潔供熱、生物燃氣、生物液體燃料等。
為緩解對外能源依賴、減少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國家大力推動能源結構向低碳能源、可再生能源轉型發展,2020年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生物質能源不僅具有可再生、低碳排放的優點,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質能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其原材料來源廣泛,最終形態可以以固體、液體和氣體等多種形式存在,適用于不同的能源需求場景。這一特性使其不僅可以更好的融入現有的能源基礎設施,甚至可以全面替代化石能源。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據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生物質資源年產量超過35億噸,開發潛力約4.6億噸標準煤,約占我國當年一次能源消耗總量的8%。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統計,隨著造林面積擴大與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生物質能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年。
目前供應來源主要包括有機廢棄物(54.4%)和能源作物(35.6%)兩大類別,其中,有機廢棄物主要來自農業(玉米、水稻和小麥等農作物的秸稈)、林業(樹木培育、采伐和木材加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畜牧業(排泄糞渣)和市政垃圾等。
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體系的重要部分,國家出臺了系列政策支持生物質能發展。2024年生物質能被列入了我國未來能源產業的重點領域,隨后生物質能源相關領域全面被納入了《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
從能源總量及消耗 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量上看,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預計,全球生物質能潛在可利用量達350 EJ/年,約117億噸標準煤,約占2023年全球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的84%,開發潛力巨大。世界生物質能協會表示2024年全球利用生物質生產的能源為58 EJ(不包括傳統生物質能使用),僅占全球能源生產總量的10%。生物質能大部分用于供熱領域(51%),其次為運輸和電力領域,占比分別達到32%和17%。生物質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終端市場的占比超過50%,是風能、太陽能、水能、地熱能的總和,在歐盟可再生能源市場中甚至占比超過65%。
從分布情況上看,美國、巴西等是生物質能需求量最高的地區,分別占據全球消費總量的1/3,其次是歐盟和亞洲。而我國生物質能資源雖然豐富,但目前實際轉化為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能源的不足0.6億噸標煤,實際利用率不足13%,開發利用程度較低。國家能源局表示我國生物質能的運用已逐步構建起以發電為主,生物天然氣、清潔供暖等非電領域為輔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從市場規模上看,目前生物質能市場規模達440億美元。按照伍德麥肯茲能源轉型展望,到2050年,生物質能市場規模預計將增至1,250億美元。若2050年世界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生物質能市場規模可能會增至5,000億美元。
根據世界生物質能協會《2024全球生物質能統計報告》,2023年全球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0.3GW,同比增長3%,約占總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4%;發電量69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約占全球發電量的2.4%。其中裝機容量領先的國家分別是中國(44GW)、巴西(18GW)、美國(11GW)和印度(10.7GW),其中中國裝機容量接近全球的1/3,是全球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最高的國家。
2023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4.14GW,年發電量約1,980億千瓦時,分別占國內可再生能源的2.91%和6.71%。但由于原材料收集成本高、供應不穩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近年來的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目前全球比較主流的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氣、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等。美國、歐盟、巴西等地區的生物燃料發展較快,是主要的生產和消費地區。2023年全球生物乙醇產量約8897萬噸,領先國家分別是美國(52.45%)、巴西(27.74%);生物柴油產量約5600萬噸,領先地區分別是歐盟(25.39%)、美國(22.32%);生物天然氣產量約75億立方米,領先國家分別是美國(26.67%)、德國(13.33%);可持續航空燃料產量約6億升,美國產量約占75%以上。美國、歐盟等地區生物燃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強制摻混政策的支持與驅動。
我國生物燃料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所占比例較小,正在逐步開展交通領域用生物燃料試點示范。2023年中國生物天然氣產量約5億立方米,生物乙醇約340萬噸,生物柴油220萬噸,分別占全球產量約5.60%、3.82%、3.93%。《中國先進生物燃料發展展望》報告預計,到2030年,我國先進生物燃料產量將達2398萬噸標煤,需求量將達2746萬噸標煤,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根據世界生物質能協會,全球生物質供熱總量達1.26 EJ,占可再生能源供熱的96%,其中歐洲是全球生物質供熱的主要地區,主要用于住宅供暖和熱電聯產;亞太地區生物質供熱則主要集中于工業領域,供熱增長幅度不大。
目前,中國生物質已實現通過多種利用方式來滿足清潔供熱需求,如通過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鍋爐、生物質熱解氣化,為縣城地區集中供熱;通過沼氣熱電聯產或者沼氣鍋爐為區域集中供熱;通過生物質專用爐具為農村散戶供暖。截至2023年底,中國生物質清潔供熱面積已超過3億平方米,供熱量已超過3億GJ,即0.3EJ,約占全球生物質供熱量的24%。
雖然前景廣闊,但相對于國際領先水平,我國的生物質能行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整體產業規模及發展水平均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面臨的挑戰包括:
原材料收儲運成本高。生物質能的原材料種類多,分布廣泛且分散,目前收儲運體系不完善,原材料的收儲運成本較高,原材料的質與量均難以保證,導致行業以小規模企業為主,整體效率低,盈利難以保證。
技術與裝備依賴進口。生物質能行業屬于高新技術的能源產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而國內生物質能產業在核心技術、關鍵設備方面高度依賴進口,生產設備本地化程度低。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雖然目前政策對生物質能產業有所支持,但缺乏針對性政策,且補貼強度低。目前對生物質能領域的投融資政策支持少,行業整體融資困難。此外,生物質能涉及農業、林草、能源、環保、發改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職能過于分散,缺乏頂層制度設計和跨部門統籌,進一步制約了產業發展。
本篇文章介紹了新興產能生物質能,接下來的文章我們還將為大家介紹第四代核能和海洋能,以及共同探索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關注中大咨詢,我們一起了解新產能,探索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