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大氣污染防治設備是指防治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中引起的大氣污染,并將大氣中的污染物濃度降低至安全水平的設備產品。
基于不同應用場景,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可分為工業煙氣治理裝備、VOCs治理裝備、機動車尾氣治理設備以及其它大氣污染防治處理設備。其中,脫硫裝備、脫硝裝備、除塵裝備是大氣污染防治設備領域三大主要產品類型。
從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鏈環節來看,上游包括鋼鐵、陶瓷等基礎原材料,脈沖閥、循環泵等核心零部件,以及催化劑、還原劑等環保處理劑;從產業鏈中游為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研發制造,主要分為工業煙氣治理設備、VOCs治理設備、機動車船尾氣治理設備和其它空氣污染治理設備等;從產業鏈下游來看,主要應用領域包括石油化工、冶金、電力、制藥等等,應用范圍較廣。整體來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鏈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特征明顯。
從產業鏈各環節代表企業來看,上游基礎原材料代表企業有萬潤股份、魯陽節能等,核心零組件代表企業有固特科技、東風機電、泰福泵業等,以及海螺新材、元琛科技、遠達環保等環保處理劑供應商;產業鏈中游代表企業有龍凈環保、菲達環保、凱龍高科、德創環保、盛劍科技、雪浪環境、仕凈科技等;從產業鏈下游來看,應用主體包括中石油、中石化、華北制藥、國投電力等工業及電力企業。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的發展與國內環保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出臺息息相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國家將大氣污染治理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開始有大量企業布局,隨著市場需求逐步釋放,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規模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發展至今,隨著大氣污染物防治從單一的二氧化硫擴展到五大空氣污染物全面控制,大氣污染防治設備技術手段日益豐富、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大氣污染防治范圍日益全面,行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水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以及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由此國家政策對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隨著環保政策控制趨嚴,市場對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品技術路線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重點提出要聚焦核心技術裝備攻關、新型環保技術裝備應用、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推廣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將進一步推動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氣環境狀況改善明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效果顯著。一方面,黨中央高度重視大氣環境治理,各級地方政府積極開展大氣污染治理,通過升級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等舉措有效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是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各級氣象部門為大氣環境治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服務,在污染天氣監測預報、污染氣象條件評估等多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生態環境部資料,2011-2023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波動遞減趨勢變化,202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至238萬噸,同比下降2.26%。
2011-2023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2018年6月,國務院頒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到2021年,二氧 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均已超額完成目標。2023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降957.8萬噸。
我國電力行業、以鋼鐵為代表的非電行業已開展煙氣超低排放治理多年,但有Kaiyun體育官方網站 開云登錄網站部分屬于低效、失效的環保治理設施,導致排污企業無法實現長期穩定達標排放。2023年11月22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低效失效大氣污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染治理設施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針對鋼鐵、水泥、焦化等涉工業爐窯行業,各類VOCs排放行業,以及30萬千瓦以下火電機組全面排查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情況,建立排查整治清單,“淘汰一批、整治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不成熟、不適用、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治理工藝。
工業一直是大氣污染排放的主要來源。從202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源來看,工業源占比超過7成,生活源占比超過2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包括生活垃圾處理場(廠)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集中處理廠焚燒廢氣中排放的污染物)占比約0.1%。
從細分工業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來看,2023年,排名前五的行業依次為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前5個行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計占比超過92%。
2013年9月,中國國務院印發了“大氣十條”,推動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快速增長,2017年超過37萬套,2018-2020年下滑明顯。2023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超過47萬套,同比增長9%;2024年1-11月,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量超過37萬套,同比下降31%。
2023年,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涉氣工業企業共有156253家,廢氣治理設施超過44萬套,其中,除塵設施保有數量占比超五成,其次是VOCs治理設施占比超三成,脫硫設施和脫銷設施數量占比均在10%以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工業廢氣治理完成投資額約為204億元。進一步結合工業廢氣治理項目投資中的設備投資占比、工業廢氣占全部大氣污染防治市場比重,最終測算得到2023年,全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銷售規模約為175億元。
當前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品市場布局企業較多,在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人力、運營成本剛性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行業競爭程度不斷加劇。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細分市場已經形成以下幾大類產品線派系:除塵設備領域代表企業有潔華控股、龍凈環保、菲達環保、綠洋環境等;脫硫/脫銷設備領域代表企業有菲達環保、德創環保、中節能環保等;VOCs領域代表企業有德創環保、楚環科技、仕凈科技等等;尾氣處理設備有凱龍高科、艾可藍、漢藍環境等;綜合治理類企業有同方環境、雪浪環境、盛劍科技等等。
從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行業代表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江蘇、浙江等地的領先企業數量相對最多,上述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隨著國內大氣污染攻堅戰持續深入,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在各類行業領域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滲透,國內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市場還有進一步增長空間。預計2029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市場規模超過230億元。
根據《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未來,大氣污染防治設備產業將重點聚焦核心技術裝備攻關、新型環保技術裝備應用、先進環保技術裝備推廣及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