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2025年1月9日,2024年1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成績單“出爐”,強勁表現為2024年車市正式畫上句號。
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63.5萬輛,同比增長12.0%,環比增長8.7%。
乘聯會方面表示,2024年12月車市開局表現強勁,隨著年末臨近,各企業發力沖擊年度目標,汽車市場不斷升溫,在12月底截止的“兩新”補貼(以舊換新、報廢更新)對政策到期的車市帶來一波強力拉動,一部分春節前購車需求也在12月提前釋放。各因素疊加,共同促進12月購車需求較強釋放。
至此,2024年乘用車市場數據正式揭榜,批發、生產、出口均創出年度歷史新高,全年累計零售汽車2289.4萬輛,同比增長5.5%;新能源車國內零售1089.9萬輛,同比增長40.7%,高于2023年增速5個百分點,改變了增速逐步回落的前期規律;年度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逼近50%大關,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年度份額突破60%,較2023年增長9個百分點,實現全面領先;乘用車出口達到480萬輛,同比增長25%,創下年度歷史新高;貫穿了幾年的“價格戰”在2024年有所趨穩,8~12月降價促銷明顯少于2~4月的頻次,四季度的車市促銷保持平穩水平。
2024年全國車市走勢呈現U型增長態勢,下半年的“以舊換新”和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力度超強,拉動銷量日益突出。乘聯會預計,2025年的“以舊換新”基本保持2024年的補貼力度,國內車市零售將突破234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提升至57%。
2024全年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2289.4萬輛,同比增長5.5%,但較2017年峰值時仍有近百萬輛的差距,乘聯會預計2025年仍有促消費的巨大潛力。聚焦新能源領域,2024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089.9萬輛,全年滲透率達47.6%,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主要增量仍由自主品牌貢獻,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下,燃油車市場走低,對電動車業務投入更多資源的中國品牌的市占率持續攀升,2024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61%,相對于2023年同期增加8.6個百分點;而轉型步伐緩慢的合資品牌份額則在2024年持續縮水,傳統豪華車市場零售份額回落也較為明顯。
自主品牌所獲得的明顯增量,也主要來源于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尤其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自主乘用車高端化突破明顯;反觀合資品牌,則在燃油車市場逐步收縮的情況下,持續低迷。
以12月為例,在當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1.3%;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8%。
乘聯會方面指出,自主品牌的全面領先,反映出2024年自主品牌從產品力到渠道管理上的模式創新,繼續得到用戶支持和認可。
在新能源領域中,2024年插混車型和增程車型的增長態勢遠高于純電動車型。2024年,狹義插混批發銷量為391萬輛,同比增長84.8%;增程式批發銷量117.9萬輛,同比增長70.9%。相較而言,2024年純電動汽車累計批發銷量為709.5萬輛,同比僅增長15.9%。
增速差異背后,是2024年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格局面臨著純電、狹義插混和增程三種不同技術路徑的重塑。在全年的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狹義插混、增程的占比分別為58%、32%、10%,而2023年三者占比分別為69%、23%、8%。
電動化技術路線格局重塑中,一部分純電份額正在讓路給電混市場。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也傾向于采用“多線并舉”的策略,讓市場基本盤持續擴大。
出口方面,2024年總體汽車出口延續2023年強勢增長特征,乘用車累計出口479.1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9.0萬輛,同比增長24.3%。
“伴隨著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乘聯會指出,從自主品牌出口的海外市場零售數據監控看,A0級電動車是自主出口絕對主力,近期受到相應的針對性加稅措施,這也體現了小微型電動車是世界電動車的競爭核心。為此,急需引導電動車發展小型化的財稅政策和C7駕照等配套政策,鼓勵小微型電動車發展,這樣才能讓中國電動車可持續走向世界。
同時,作為與純電動零碳車型對應的燃油車大類,在海外燃油車市場競爭中,自主插混車型依托低油耗、長續航的優勢,海外市場分流燃油車的表現日益突出。
2024年全面收官,車市好成績離不開自主品牌、新能源和出海三大關鍵抓手。
不過,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上述幾大關鍵增長動能,2025年也各自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目前,新能源汽車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單車批量大幅增大,單車成本明顯下降,而且頭部的競爭格局仍未穩定。因此,在這種高增長的市場中,原本2024年逐步趨穩的“價格戰”,將在2025年延續,并且將極其猛烈。就海外市場而言,目前歐洲市場面臨較大關稅壓力,俄羅斯市場或將面臨負增長,因此2025年我國汽車出口預計增長10%,純電動汽車出口或為零增長。如何應對區域政策限制,或許還是2025年車企“出海”需要解答的重要問題。
2025年“接棒”,大部分主流車企已經在新年第一天發布國補“兜底”、新春禮包等權益,吹響新一輪“價格戰”的號角,渴望在2025年迎來“開門紅”。
2025年1月共有19個工作日,比2024年1月和2024年12月均少3天,汽車行業春節前一般都會提早休假,因此1月的有效生產時間和銷售時間短促。外部經濟環境和季節性需求對車市影響較大,尤其是春節因素的影響,導致1月車市波動較大。
乘聯會分析指出,目前中國乘用車千人保有量低的省份仍然較多,尤其是湖南、貴州、江西、甘肅等地,都是潛力較大的增量市場。隨著建筑業用工減少和制造業、服務業用工增 開云網址 kaiyun官方入口加,返鄉較晚群體的購車量會較大。國內車市消費還是以農歷春節前消費為主,也就是春節時間的早與晚,對消費影響特別大。
而2025年的春節較早,在1月底就會來臨,外部環境變化對年初車市的不利影響加深。
同時,2024年促進汽車消費的國家報廢更新和各地“以舊換新”政策取得超預期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四季度的乘用車零售增速達到14%的超強水平,部分消費者趕在年末抓緊換車,這也會對2025年年初車市帶來一定的影響。用戶提前消開云網址 kaiyun官方入口費,加之目前處于政策的過渡期,消費者觀望新政策的期待偏高,形成Kaiyun平臺 開云體育官方入口1月初零售走勢較弱。
按以往情況來看,前一年的12月和下一年的1月,也通常是車企的銷量高峰與低谷。2024年12月超預期收官后,如何保住1月份的市場成為關鍵。
除了車企在促銷政策上加大馬力,為消費者“兜底”,年初已有山西、湖北、海南等多個省市的區域性的“兩新”政策出臺,繼續支撐新車市場保持活躍。
乘聯會預計,結合當前市場部分企業仍有相當規模的訂單處于待交付狀態,雙向對沖下預計1月的同比銷量下滑幅度不會超過20%。
2025年1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宣布針對汽車領域,2025年要擴大汽車報廢更新支持范圍與完善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標準。其中,部分“國四”排放車型被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同時享受報廢更新補貼的新能源乘用車車齡“年輕”了8個月。
“此舉必定接續推動國內汽車消費的增長,為1月汽車銷售推波加力。”乘聯會分析指出。
2024年車市的熱潮,離不開下半年“兩新”政策的有力拉動。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介紹,“兩新”政策激發消費活力,效果明顯。2024年,全國汽車報廢和置換更新超過65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從6月開始,連續7個月超過50%,全年國內零售量達1100萬輛。
乘聯會方面預計,“兩新”政策延續至2025年,報廢更新和“以舊換新”的總體補貼資金的需求或超過2000億元,這將遠超歷史補貼峰值,因此規范各地“以舊換新”補貼上限的意義很大。目前按2024年的政策基本延續的測算基礎,判斷2025年國內車市零售2340萬輛,增長2%;新能源乘用車零售1330萬輛,增長20%,滲透率57%。